工作壓力大會引致增加患上冠心病的風險。有專科醫生發現近年有不少年輕、且未有出現明顯冠心病病徵,如胸痛、氣促、出汗、心絞痛等的中年人士,在進行一般性的身體檢查時,才發現患上冠心病,部分人的血管更已有80%的阻塞,大大增加猝死的風險。
其中一名37歲的患者,於過去的身體檢查中,一直也沒有發現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等冠心病的危險因素,膽固醇亦屬正常水平,沒有吸煙習慣,亦無家族史及遺傳高危因素,只是體重指標BMI(26.4)較正常情況BMI 23輕微高 。由於患者並無明顯的冠心病病徵,醫生估計與其生活緊張、工作壓力及未有適當休息有關。
另一名年約42歲的患者,亦沒有明顯的冠心病病徵,惟在經過跑步心電圖檢查及電腦掃瞄後,發現其中一條血管已經有80%阻塞,另一條血管則有30%阻塞情況,懷疑同樣由於工作壓力過大而引致。
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,冠狀動脈性心臟病(簡稱冠心病)是由於冠狀動脈狹窄及閉塞而引起。冠狀動脈是一條主要負責輸送氧氣及養分到心臟肌肉的血管,當這條血管因脂肪積聚而收窄和硬化,便會有礙心臟血流,心肌亦因血流減少而造成損害。一般導致冠心病的成因很多,包括年齡增長、遺傳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血內膽固醇過高、吸煙、體重過重、缺少運動或生活緊張所致。患者一般在劇烈運動後會產生壓迫性的心絞痛,痛楚感覺可蔓延至手臂、肩膀、頸部和下顎等位置,但一般在休息後情況有好轉。嚴重的患者,病發時心絞痛的程度會加劇,時間也會延長。其他可能出現的病徵包括心律不正、出汗、噁心、暈眩和四肢乏力等,部分心衰竭的患者更可能出現氣促和雙腳水腫的情況。突然做運動增心臟壓力此外。
中年人士由於工作繁忙及壓力大,再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,較容易誘發心臟病,尤其是當他們突然進行運動時出現冠心病的機會將較一般人高10倍。而有冠心病但沒有出現徵狀的人士,更會大大增加猝死風險。故此,日常公務繁忙的人士應儘量爭取時間休息及運動,以免精神過分緊張。此外,保持適中的體重及在日常飲食習慣中儘量避免進食含過量脂肪、油、鹽或過多糖分的食物也十分重要。要預防冠心病,要恆常運動,運動要有規律且循序漸進;緊記不要做過分劇烈運動,這會對心臟造成負擔;嘗試做一些持久性的運動,例如跑步,游泳,單車等,均對心臟有益。應定期進行有關檢查,如跑步心電圖。過往醫學界一般鼓勵45歲以上的人士才需要定期進行心臟檢查,但隨著心臟病年輕化,高危一族可於35歲開始定期進行心臟檢查。
資料來源 - 都市日報